今天我们来谈谈受害者爱上施害者的心理效应:斯德哥尔摩效应。有些人可能会问:受害者怎么会爱上施害者?
这种效应听起来真的很荒谬,但现实往往很无情。有无数例子证明这种效果确实存在。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又称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罪犯对罪犯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罪犯的情结。这种情绪导致受害者对受害者产生好感、依赖,甚至帮助受害者。
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心理依赖。他们的生死控制在劫持者手中,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不胜感激。他们和劫持者一起命运,把劫持者的未来当成自己的未来,把劫持者的安全当成自己的安全。所以他们采取了我们反对他们的态度,把救援者当成敌人。
一、斯德哥尔摩效应来自哪里?
让我们把时间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1973年8月23日,两名有犯罪记录的罪犯在试图抢劫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最大的银行失败后,劫持了四名银行职员。警方僵持130小时后,因歹徒放弃而打破僵局。然而,事发后几个月,四名银行职员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表现出同情。他们对警察采取敌对态度,拒绝在法庭上指控这些绑架者,甚至为他们筹集法律辩护资金。他们都说他们不讨厌歹徒,因为歹徒不仅没有伤害他们,还照顾他们,这让他们感激不已。更何况,人质中的一个女职员甚至爱上了其中一个劫匪,并在服刑期间与他订婚。
二、斯德哥尔摩效应的条件。
斯德哥尔摩效应的发生当然需要一定的条件。就拿人质来说,如果符合以下条件,就有可能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1.人质切实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并坚信劫持者拥有生死之权,而自己的命悬一线,随时都有可能死亡。
2.劫持者一定会对人质施以小恩小惠,比如在他们生命垂危的时候,给他们一些水喝等等。它是最重要的条件。
3.严格控制人质思想,阻断所有不利劫持者自身的信息。通常,人质长期与外界隔离,只与劫持者在一起。
4.人质感到无路可逃的绝望。
人类所能承受的恐惧是一个脆弱的底线。在人质遇到一个凶猛的匪徒,随时都要取他的命时,人质会逐渐将生命权托付给凶徒。久而久之,不管是吃一口饭,喝一口水,甚至是每次呼吸,人质都会感到匪徒对他的宽容和慈悲。此时,他们便开始改变绑架自己的暴徒的感情,从最初的恐惧,逐渐围绕着内心的感激,进而变成了崇拜,最后人质也下意识地认为凶徒的安全,即自己的安全,这就是斯德哥尔摩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