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是指心理的各方面和活动过程都处于良好或正常状态。精神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人格健全,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绪正常,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正常,适应良好。现在我们也在做心理健康测试,通过心理健康测试来了解自己是否符合心理健康标准。
一、卫生标准
精神卫生标准。
心理医生把精神健康的标准描述如下:
适度的安全感,自尊,对自己的成就有一种价值感。
适当地自我批判,不要过分吹嘘自己,也不要过分苛责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有适度的主动性,不受环境的支配。
理性、现实、客观,与现实有很好的接触,能够忍受生活中的挫折打击,不过分幻想。
适当地接受个人需求,并有能力满足这种需求。
具有自我认识,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标,能够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评价。
能够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能够使个人的价值观适应社会的规范,能够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具有现实的人生目标。
具备学习和总结经验的能力,能够根据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与爱人和被爱的人相处。能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奉承,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认可,有独立的个人观点,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二、老年人的标准。
心理素质好,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老人的心理状态如何才算健康呢?相关学者提出了10项精神卫生标准:
完全的安全。
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
人生目标是现实的。
和外界环境保持密切联系。
维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有学习能力。
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节制。
有限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兴趣爱好。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同时又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
三、中年的标准。
感觉知觉良好;断定事情没有假象发生。
记忆力好。能轻易记住一读就会记住的7个数字电话号码。
逻辑思考健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条理清晰。
想象力丰富擅长联想和类比,但不会胡乱思考。
情绪反应适度。遇有紧急情况,处理得当,情绪稳定。
坚强。做事情要有始末,不要轻举妄动,不要压抑伤感,能够承受悲伤和快乐。
和蔼、乐观的心态,能够自得其乐,能够自我消怒,注重自身修养。
关系良好。乐于帮助别人,也欢迎别人。
学习兴趣和能力基本不变。关注各种资讯,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维持一种业余爱好,维持一种追求和向往的生活方式。
同理,大多数人的心理也是如此。恪守道德规范理念。
维持一种正常的行为。具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有效适应社会环境变化。
四、青少年标准
正常的智力。
具有稳定和协调情绪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人际关系融洽。
反应能力适中,行为协调。
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具有心理上的自我控制能力。
具有良好的人格品质。
自信;
存在一种心理忍耐。
五、儿童标准
1.智力正常发展。
正常化智力是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适应,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2.稳定情绪。
青少年心理健康,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具有优势;虽然也会出现悲伤、困惑、失败、挫折等负面情绪,但它们并不能持久,它们能恰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相对稳定。
3.能够正确地了解自己。
要充分地了解自己,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满意,并努力使自己更完美。要把自身的优点发扬光大,把自己的缺点充分认识清楚,并自觉努力地去克服。拥有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4.良好的人际关系。
青少年,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积极的人际关系。尊敬别人,理解别人,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并且能够以友好、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它们可以在他人面前做到真诚坦诚,从而轻易地获得他人的信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高度的集体声望和丰富的人生。
5.性格稳定、协调。
个性又称个性,它是以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来表现的。精神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能够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个性倾向和心理特征。
6.热爱生活。
心身健康者热爱生活,能深刻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快乐,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够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能,不会因为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失去人生的信心。能够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策略,以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