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算再爱一个人的时候,并不是你自己不想分手,那就真的可以不分手。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写道:“努力就可以成功,相爱就可以在一起,这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谎言,支撑着我们年少时跌跌撞撞。”
爱中有多次伤害的人,因爱一次而不再相信爱情的人,大多过于坚信相爱可以在一起,足够的爱可以走到最后。
正是因为对爱情有了这么多的期待,才会在爱情不能满足期待的时候有那么多的失望。
但爱情,从来没有足够爱就有結果的设定,也没有爱过就一定会到最后的设定,因为人的感情是多变的。
也许甚至爱一个人都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不爱对方,也许在他们准备好离开之前,也没有想到,自己不能坚持到最后。
现实情况是,如今的那个人的确要走,没有谁能够改变结果。
对于那些最终能在分手之后“释然”的人,往往都是因为懂得了这一点——几乎所有的分手,都是两人的必然结果。
几乎所有的分手,都不是一场意外
许多在恋爱中的人都认为,在一起是必然的,但是分手是偶然的,或者两个人的感情可以多些如果,也不至于这样。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分手,都是两个人的必然结果,不能改变。
如同《前任3》中的孟云一般。
和林佳分手后,孟云没想过两个人的感情真的会完全结束,他总以为这只是感情里的一次小打小闹,和以前一样的“假分手”而已。
然而,林佳找了新的男友,开始了新的生活,孟云才真正的慌了,意识到两个人从此桥归桥,路归路。
经过这次失恋,孟云开始觉得自己之前错了,自己不该那么忽略林佳,自己不该在爱情里这般不成熟,他开始设想若是曾经的自己如何,两个人会不会有不同的结果。
但这种假设,其实是爱情里的最无用的“反思”,也许对下一段恋情有用,但对前一段恋情毫无作用。
试想,什么情况会让一个人开始反省自己,甚至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往往是真正的失去了对方的时候。
如果不是真的失去了,自己不会在痛苦中开始回忆两个人的点点滴滴;如果不是真的失去了,自己不会因为难过记住自己的错。
当一个人能记住自己的错误时,大部分都是爱情以悲剧告终,也就是说这个结果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因为当时的两个人还不懂爱,也不会爱别人。
类似的感觉,就像我读过这样一句话,有人说:如果我们认识几年后,我可以成熟,你可以理解,我们会有不同的结果吗?
可能不一样的结果真的会有,但那个时候的两个人,已经不再是最初的自己,也无法拥有如今的爱情。
有些事情看似可以改变,其实没有改变的可能。就像两个分手的人一样,分手不是意外,而是彼此的必然结果。
分道扬镳是必然的,放下才是二人的保全。
事实上,在爱情中,因为爱一个人而放不下一个人,是一段感情的常态,毕竟自己投入了,怎么能这么快释然呢?
但是,不让自己“释然”真的有用吗?
可能除了让彼此更加为难之外,没有别的用处,无法让自己的伤口愈合,也无法让两个人重新相爱。
例如,有些人在分手后与前任保持关系。他们认为拖延的时间越长,他们就不会分开。然而,这样的不情愿可能只会给彼此带来更多疲惫的心。也许两个本可以和平分手的人会老死不相往来。
还有人在分手后精神萎靡,不愿好好生活,想要以此来博得前任的关注,以为这样一来两个人便可以和好,但这样的不舍换来的,也许只是对方的更加厌烦。
很多人会觉得自己就是忘不了对方。即使分手是必然结果,也不能说放手就放手。
但这样的想法,其实只是自己骗自己而已。
分手后,一个人就算无法让自己立刻从悲伤中脱身,也能强迫自己过该过的生活,失落可以有,但自己的生活也该过好。
正如亦舒在《叹息桥》中写过这样一句话:
「不能为自己着想,半夜梦回,爱怎么回味就怎么回味,可人前后,我要你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的样子。你可以的,我们都可以,人都是这般活下来的。”
许多人都经历过失恋,经历过一个人出现在自己的生命中,再一次离开了自己的生命,但许多人却能够挺过来。
那个人只是曾经出现过,只是曾经和自己相爱过一场而已。
在对方出现之前,我是一个人。当时我的生活也不错。对方走后,一切都恢复了以前的状态,没有什么是不能接受的。
毕竟,很多分手都是不可避免的结果。既然两个人迟早会分开,他们迟早会面对分手的这一刻。
《猜火车2》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失去你爱的人,当他们离开时,你身体中的一部分也会随着死去。”
很多人在分手的时候都会有这种感觉,觉得对方离开了自己,就像是把自己的一部分剥开一般。
也许这种想法是正确的,因为那个人带走了两个人的回忆,带走了两个人有可能到达的未来,带走了自己对爱情的期待。
但是在科学上,这种缺失,只不过是每个人的自我更新罢了,在生物学上,这叫“代谢”,就是为了创造一个更美好的自我。
所以,哪怕是陷入回忆里无法自拔也好,是面对当下万分失落也好,这都是“新陈代谢”的过程。
人一旦脱离了这一过程,就只能变得更好,更强。
正如那些分手后很快就走出来的人,往往正是明白分手是必然结果,才能坦然面对这样的結果,接受命运带来的“新陈代谢”。